点安捷播放器16.0.3.51
图片
导读:
“呕”是临床非经常见的一个症状,细分的话有干呕、呕吐和呕逆,让咱们望望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是如何论治“呕”的,可能触及到的病理和方证有哪些?本《经方症状响应条规分析》系袁洪雷师兄、张烈师兄、王祥君师兄牵头组织下,由三十四位师兄学姐共同完成。1 干呕
干呕触及伤寒论9条,金匮要略6条,共15条。伤寒论第12、40、152、158、266、315、317、324,378条。
触及方剂为:桂枝汤、小青龙汤、小柴胡汤、十枣汤、甘草泻心汤、白通加猪胆汁汤、四逆汤、通脉四逆汤、吴茱萸汤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、半夏干姜散、六物黄芩汤等。
图片
1.1、伤寒9条大阳中风、脉阳浮而阴弱、阳浮者热自觉 · 阴弱者汗自出 · 啬啬恶寒、淅淅恶风、翕翕发烧、鼻鸣干呕者、桂枝汤主之、(12)这个“干呕”应该是气上冲得蛮横,影响到消化系统,嗅觉有技能会出现不兴隆、想哕的这种症状。
伤寒表不明、心下有水气、干呕发烧而咳、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小便不利、小腹满、或喘者、小青龙汤主之、(40)“干呕”等于只见呕而吐不出东西来。一般的贯串等于胃中停饮加上气上冲,形成欲呕的一种症状。
大阳中风、下利呕逆、(注) 表解者 ·乃可攻之 · (经) 其东谈主漐漐汗出、发作偶而、头痛、心下痞硬满、引胁下痛,干呕短气、汗出不恶寒者、此表解里未和也·十枣汤主之、(152)“干呕短气”,这是水和热结了以后,对胃功能产生的影响。
伤寒中风、医反下之、其东谈主下利日数十行、谷不化、腹中雷鸣、心下痞硬而满、干呕、心烦不得安、医见心下痞、谓病不尽、复下之、其痞益甚、此非结热 ·(注) 但以胃中虚 ·客气上逆 ·故 使硬也 · (经) 甘草泻心汤主之、(158)“干呕”是胃气朽迈的症状响应。
本大阳病不明、转入少阳者、胁下硬满、干呕不行食、交游寒热、尚未吐下、脉千里紧者、与小柴胡汤、(266)“干呕不行食”,等于“肃静不欲饮食、心烦喜呕”这一类的症状。
少阴病、下利脉微者、与白通汤、利不啻、厥逆无脉、干呕烦者、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、(注)服汤 ·脉暴出者死 ·微续者生 ·(315)(里虚寒)
少阴病、下利清谷、里寒外热、昆玉厥逆、脉微欲绝、身反不恶寒、其东谈主面色赤、或腹痛、或干呕、或咽痛、或利止、脉不出者、通脉回逆汤主之、(317)“或腹痛、或干呕”这王人是里虚寒相比严重常会出现的症状响应。
少阴病、饮食进口则吐、心中温温欲吐、复不行吐、始得之、昆玉寒、脉弦迟、脉弦迟者此胸中实当吐之·不可下也、若隔上有寒饮、干呕者、不可吐也、当温之、宜回逆汤、(324)“干呕”是典型的“呕之有声,吐之无物”的症状,……它是里虚寒证形成的。
干呕、吐涎沫、头痛者、吴茱萸汤主之、(378)“干呕”,指的是在里虚寒证相比严重,同期又伴有胃中停饮的病理气象下的一种症状响应。
图片
1.2、金匮 6条
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茱萸汤主之。方见上。(1711)干呕而利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(1713)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,夜一服。
干呕,呕吐,吐涎沫,半夏干姜散主之。(1722)半夏 干姜 各均分,右二味,杵为散,取方寸匕,浆水一升半,煎取七合,顿服之。半夏干姜散比小半夏汤啊温中力量强,是以他这个胃寒停饮相比重小数。干呕,哕,若昆玉厥者,橘皮汤主之。(1724)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 下咽即 愈。
《外台》 (六物) 黄芩汤治干呕下利。(1751)黄芩三两 东谈主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温分三服。
产后风,续之数旬日不明,头微痛, 恶寒,经常有热,心下闷,干呕汗出,虽久,阳旦证续在耳,可与阳旦汤。即桂枝汤,方见下利中。(2108)2 吐
呕吐触及伤寒论 3 条,金匮要略 7 条,共 10 条。
伤寒论 165 173 382。金匮要略 7.1、10.10、11.8、12.28、17.12、 17.13、20.6。
触及的方剂有黄连汤,附子粳米汤,小半夏汤,小半夏加茯苓汤, 泰半夏汤,干姜东谈主各半夏丸。
图片
2.1、伤寒论 3条(李冠杰淳厚的评释注解)
伤寒、发烧汗出不明、心中痞硬、呕吐而下利者、□□ □□之、 (165)
发汗太过了,出现了变证。不只单表证莫得解,反而又出现了里证。伤寒、胸中有热、胃中有邪气、腹中痛欲呕吐者、黄连汤主之、 (173)
或有表证,或因表证发展而来,患者发达为胸中有热,常伴有不同寻常的腹中痛,欲呕吐的,为黄连汤主治之证。问曰、病有霍乱何、答曰、呕吐而利、此名霍乱、(382)霍乱病是个什么神色的?答:呕吐而利的,称为霍乱。图片
2.2、金匮要略 7条(胡老教育)
7.1 问曰:热在上焦者,因咳为肺痿。肺痿之病何从得之?师曰:或从汗出,或从呕吐,或从消渴,小便利数,或从便难,又被快药下利,重一火津液,故得之。
肺萎这种病,有六种原因不错形成,呕吐是其中一种。10.10 腹中冷气,雷鸣切痛,胸胁逆满,呕吐,附子粳米汤主之。
寒凝气滞,腹部响声很大,痛苦严重,胸胁部位憋满,呕吐,用附子粳米汤。使用指征是冷气、水实。11.8心中风者,翕翕发烧,不行起,心中饥,食即呕吐。
太阳中风,翕翕发烧,心中有火,胃中有冷气,心中有火是以不行起,心悬着,有点像肚子饿,是心吊着,空唠唠的,吃东西就呕吐。12.28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
卒然间呕吐,有水饮呕吐,前边有小半夏汤。“心下痞“,停水也心下痞。“膈间有水“,跟上头相似,胃里停水往上冲逆,冲逆于膈间。17.12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,小半夏汤主之。
这一类的疏忽王人是胃有停水的计划,他用小半夏汤主之,这个专治水饮一类的呕,不是水饮的呕没效。
17.7 呕吐而病在膈上,后想水者解,急与之。
这水原本在膈下,在胃里头的,他要呕就往上,上于膈他才呕吐。呕吐完毕,“想水者,解”,停水王人去了,同期胃中干,干就要渴,那么想水喝了,这个呕要止了。17.13 胃反呕吐者泰半夏汤主之。
这个胃反主要等于个胃虚,……蜜,它不象甘草大枣是壅腻,呕不必甘药。……,脾胃虚不必甘药不行。蜜天然是甘药,但有些润,不往上壅。20.6 妊娠呕吐不啻,干姜东谈主各半夏丸主之。
妊娠恶阻,胃虚有寒,有饮有水,是以他用干姜东谈主各半夏丸主之。3、对于呕逆
呕逆触及伤寒论 2 条,金匮要略 2 条。伤寒论 3、152 金匮要略 9.8、 21.9、
触及到的方剂有十枣汤、枳橘姜汤、竹皮大丸。
图片
3.1伤寒论 1条(李冠杰评释注解)
大阳病、或已发烧、或未发烧、必恶寒体痛、呕逆、 脉阴阳俱紧者、名曰伤寒、(3)
东谈主体患了太阳病之后,……肉体痛苦、呕逆;大阳中风、下利呕逆、(注)表解者 · 乃可攻之 · 其东谈主漐漐汗出、发作偶而、头痛、心下痞硬满、引胁下痛,干呕短气、汗出不恶寒者、此表解里未和也·十枣汤主之、(152)
太阳中风证偶而就可能出现下利或者说呕逆这么的症状,这也属于 它的症状响应之一。在第 12 条里边有个“鼻鸣干呕”,“干呕”不等于呕逆的酷爱嘛。图片
3.2 金匮要略 2条(胡老教育)
9.8胸满,心下憋,呕逆,愊愊(郁结貌)如满,噎塞习习如痒,喉中涩,唾燥沫,橘枳姜汤主之。
其实这个方子健胃,橘皮生姜王人能健胃促进食欲。(胃虚)21.9 妇东谈主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,竹皮大丸主之。
烦乱呕逆者,热壅于里也。4、转头
图片
4.1干呕、呕吐、呕逆的主意与区别
呕包括干呕,也包括有食品吐出来的呕。呕逆与呕访佛;干呕为呕而无物;呕吐为呕而有物;图片
4.2 病理
4.2.1 干呕、呕逆
干呕是气上冲/里虚/里虚寒病理气象下常出现的症状响应。呕逆与干呕访佛,典型的如下:
5色吧气上冲:桂枝汤、小青龙汤
里虚:小柴胡汤、甘草泻心汤、十枣汤
里虚寒:白通加猪胆汁汤、四逆汤、通脉四逆汤、吴茱萸汤
4.2.2 呕吐
呕吐的病理是气上逆兼胃里有停痰宿水,或寒或热,气不下行而上逆。
图片
整理小组:李继业 邬峰 徐广信
图片
END
图片
想维导图:陈松 | 剪辑:王娇 | 编排:王艳红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行状,统共本体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体,请点击举报。